回首页

上一页

下一页




 


  史记 >>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

  正义天有日月星辰,地有山陵河海,岁有万物成熟,国有圣贤宫观周域官僚,人有
言语衣服体貌端修,咸谓之乐。乐书者,犹乐记也,郑玄云以其记乐之义也。此于别录
属乐记,盖十一篇合为一篇。十一篇者,有乐本,有乐论,有乐施,有乐言,有乐礼,
有乐情,有乐化,有乐象,有宾牟贾,有师乙,有魏文侯。今虽合之,亦略有分焉。刘
向校书,得乐书二十三篇,着于别录。今乐记惟有十一篇,其名犹存也。
    太史公曰:余每读虞书,至于君臣相敕,维是几安,而股肱不良,万事堕坏,未尝
不流涕也。成王作颂,推己惩艾,①悲彼家难,②可不谓战战恐惧,善守善终哉?③君
子不为约则修德,④满则□礼,佚能思初,安能惟始,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,非大德谁
能如斯!传曰“治定功成,礼乐乃兴”。海内人道益深,其德益至,所乐者益异。满而
不损则溢,盈而不持则倾。凡作乐者,所以节乐。⑤君子以谦退为礼,以损减为乐,乐
其如此也。以为州异国殊,情习不同,故博采风俗,协比声律,⑥以补短移化,助流政
教。天子躬于明堂临观,而万民咸荡涤邪秽,斟酌饱满,以饰厥性。故云雅颂之音理而
民正,嘄噭⑦之声兴而士奋,郑韂之曲动而心淫。及其调和谐合,鸟兽尽感,而况怀五
常,含好恶,自然之势也?
 
    注①正义音刈。
    注②正义乃惮反。家难,谓文王囚羑里,武王伐纣。
    注③正义言成王作颂,悲文王战战恐惧,推己戒励为治,是善守善终也。
    注④正义为,于伪反。
    注⑤正义音洛。言不乐至荒淫也。
    注⑥正义比音鼻。
    注⑦索隐上姑尧反,又音叫。下音击。

    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,封君世辟,①名显邻州,争以相高。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
于鲁,②虽退正乐以诱世,作五章以剌时,③犹莫之化。陵迟以至六国,流沔沉佚,遂
往不返,卒于丧身灭宗,并国于秦。

    注①索隐辟亦君也。正义辟,并亦反。
    注②索隐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,言不能遂容于鲁而去也。或作“逐客”,误耳。
    注③索隐按:系*[家]*﹑家语所云孔子嗤季桓子作歌引诗曰“彼妇人之口,可以出
走。彼妇人之谒,可以死败。优哉游哉,聊以卒岁”。是五章之刺也。
    秦二世尤以为娱。丞相李斯进谏曰:“放□诗书,极意声色,祖伊所以惧也;①轻
积细过,恣心长夜,纣所以亡也。”赵高曰:“五帝﹑三王乐各殊名,示不相袭。上自
朝廷,下至人民,得以接欢喜,合殷勤,非此和说不通,解泽不流,②亦各一世之化,
度时之乐,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?”二世然之。

    注①正义祖伊谏殷纣,纣不听。孔安国云祖己后贤臣也。
    注②正义说音悦。解音蟹。言非此乐和适,亦悦乐之不通,散恩泽之事不流,各一
世之化也。谏二世,故名之也。
   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,①令小儿歌之。高祖崩,令沛得以四时歌樭宗庙。孝惠﹑孝
文﹑孝景无所增更,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。②

    注①索隐按:过沛诗即大风歌也。其辞曰: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是也。侯,语辞也。诗曰“侯其祎而”者是也。兮亦语辞也。沛诗
有三“兮”,故云三侯也。
    注②正义肄音异。
    至今上即位,作十九章,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,拜为协律都尉。通一经之士不
能独知其辞,皆集会五经家,相与共讲习读之,乃能通知其意,多尔雅之文。

    注①索隐按:礼乐志安世房中乐有十九章。
   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,以昏时夜祠,到明而终。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。
   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。春歌青阳,夏歌朱明,①秋歌西璤,②冬歌玄冥。
    ③世多有,故不论。④

    注①集解瓒曰:“尔雅云春曰青阳,夏曰朱明。”
    注②集解韦昭曰:“西方少璤也。”
    注③正义礼记月令云玄冥,水官也。
    注④索隐言四时歌多有其词,故此不论载。今见汉书礼乐志。
    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,①复次以为太一之歌。歌曲曰:“太一贡兮天马下,②沾赤
汗兮沫流赭。③骋容与兮跇万里,④今安匹兮龙为友。”后伐大宛得千里马,马名蒲梢,
⑤次作以为歌。歌诗曰:“天马来兮从西极,经万里兮归有德。承灵威兮降外国,涉流
沙兮四夷服。”中尉汲黯进曰:“凡王者作乐,上以承祖宗,下以化兆民。今陛下得马,
诗以为歌,协于宗庙,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?”上默然不说。丞相公孙弘曰:“黯诽
谤圣制,当族。”

    注①集解李斐曰:“南阳新野有暴利长,当武帝时遭刑,屯田炖煌界。人数于此水
旁见髃野马中有奇异者,与凡马异,来饮此水旁。利长先为土人持勒靽于水旁,后马玩
习久之,代土人持勒靽,收得其马,献之。欲神异此马,云从水中出。”苏林曰:“洼
音‘窐曲’之‘窐’也。”索隐洼音一佳反,乌花反。苏林音“窐曲”之“窐”,窐即
窳也。
    注②索隐按:礼乐志“贡”作“况”,况与贡意亦通。正义太一,北极大星也。
    注③集解应劭曰:“大宛马汗血沾濡也,流沫如赭。”
    注④集解孟康曰:“跇音逝。”如淳曰:“跇谓超踰也。”索隐亦*[作]*“逝”。
    邹诞生云跇,一作“世”,亦音跇。跇,超也。
    注⑤集解应劭曰:“大宛旧有天马种,蹋石汗血,汗从前肩膊出如血,号一日千里。”
索隐梢音史交反。又本作“骚”,亦同音。
    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①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②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;③
声相应,故生变;④变成方,谓之音;⑤比音而乐之,及干戚羽旄,谓之乐也。⑥乐者,
音之所由生也,⑦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。⑧是故其哀心感者,其声緃以杀;⑨其乐心感
者,其声啴以缓;⑩其喜心感者,其声发以散;⑾其怒心感者,其声麤以厉;⑿其敬心
感者,其声直以廉;⒀其爱心感者,其声和以柔。⒁六者非性也,⒂感于物而后动,⒃
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。⒄故礼以导其志,乐以和其声,政以壹其行,⒅刑以防其奸。礼
乐刑政,其极一也,⒆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。[二0]

    注①正义皇侃云:“此章有三品,故名为乐本,备言音声所起,故名乐本。夫乐之
起,其事有二:一是人心感乐,乐声从心而生;一是乐感人心,心随乐声而变也。”
    注②正义物者,外境也。外有善恶来触于心,则应触而动,故云物使之然也。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宫商角征羽杂比曰音,单出曰声,形犹见也。”王肃曰:
    “物,事也。谓哀乐喜怒和敬之事感人而动,见于声。”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乐之器,弹其宫则觽宫应,然而不足乐,是以变之使杂也。”
    正义崔灵恩云:“缘五声各自相应,不足为乐,故变使杂,令声音谐和也。”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方犹文章。”正义皇侃云:“单声不足,故变杂五声,使交错
成文,乃谓为音也。”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干,楯也;戚,斧也:武舞所执也。羽,翟羽也;旄,旄牛尾:
文舞所执也。”正义比音鼻,次也。音,五音也。言五音虽杂,犹未足为乐,复须次比
器之音及文武所执之物,共相谐会,乃是由音得名。为乐武阴文阳,故所执有轻重异。”
    注⑦正义合音乃成乐,是乐由音而生,诸乐生起之所由也。
    注⑧正义本犹初也。物,外境也。*(言)*将欲明乐随心见,故更陈此句也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緃,踧也。”索隐焦音如字。邹诞生作“緃”,音将妙反。
    正义杀,所介反。緃,踧急也。若外境痛苦,则其心哀戚,哀戚在心,故乐声踧急
而杀也。此下六者,皆人君见前境来感己而制乐音,随心见之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啴,宽绰之貌。”正义啴,宽也。若外境可美,则其心欢乐,
欢乐在心,故乐声必随而宽缓也。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发,扬也。”正义若外境会意,其心喜悦,悦喜在心,故乐声
发扬也。
    注⑿正义若外境乖失,故己心怒恚,怒在心,心随怒而发扬,故无辍侦,则乐声麤
强而严厉也。
    注⒀正义廉,隅也。若外境尊高,故己心悚敬,悚敬在内,则乐声直而有廉角也。
    注⒁正义柔,软也。若外境怜慕,故己心爱惜,爱惜在内,则乐和柔也。
    注⒂正义性本静寂,无此六事。六事之生,由应感见而动,故云非性。
    注⒃集解郑玄曰:“言人声在所见,非有常。”
    注⒄正义六事随见而动,非关本性,圣人在上,制正礼以防之,故先王慎所以感之
者也。
    注⒅正义胡孟反。
    注⒆集解郑玄曰:“极,至也。”正义四事,防慎所感之由也。用*[正]*礼教导其
志,用*(世)**[正]*乐谐和其声,用法律齐其行,用刑辟防其凶*[奸]*,民不复流僻,
徒感防之,使同其一*(敬)**[致]*,不为非也。极,至也。
    注[二0]集解郑玄曰:“此其所谓至也。”正义上四事功成,民同其心,俱不邪僻,
故治道出也。民心所触,有前六者不同,故圣人用后四者制之。
    凡音者,生人心者也。①情动于中,故形于声,②声成文谓之音。③是故治世之音
安以乐,其正和;④乱世之音怨以怒,其正乖;⑤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⑥声音之
道,与正通矣。⑦宫为君,⑧商为臣,⑨角为民,⑩征为事,⑾羽为物。⑿五者不乱,
则无惉懘之音矣。[一三]宫乱则荒,其君骄;⒁商乱则搥,其臣坏;⒂角乱则忧,其民
怨;
    ⒃征乱则哀,其事勤;⒄羽乱则危,其财匮。⒅五者皆乱,迭相陵,谓之慢。⒆如
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。[二0]郑韂之音,乱世之音也,比于慢矣。[二一]桑闲濮上之音,
[二二]亡国之音也,其政散,其民流,诬上行私而不可止。[二三]

    注①正义此乐本章第二段,明乐感人心也。人心即君人心也。乐音善恶由君上心之
所好,故云生于人心者也。
    注②正义情,君之情也。中犹心也。心既感物而动,故形见于声也。
    注③正义谓之音,清浊虽异,各见于外,成于文彩,并谓之音也注④正义乐音洛。
言平理之世,其乐音安静而欢乐也。正政同也。
    注⑤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烦’。”正义乱世之音,民心怨怒,乐声亦怨,由其正
乖僻故。
    注⑥正义思音四。亡国,谓将欲灭亡之国,乐音悲哀而愁思。亡国之时,民之心哀
思,其乐音亦哀思,由其民困苦故也。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言八音和否随政也。”正义正和则声音安乐,正乖则声音怨怒,
是声音之道与正通矣。
    注⑧集解王肃曰:“居中总四方。”索隐居中总四方,宫弦最大,用八十一丝,声
重而尊,故为君。正义宫属土,居中央,总四方,君之象也。
    注⑨集解王肃曰:“秋义断。”索隐商是金,金为决断,臣事也。弦用七十二丝,
次宫,如臣次君也。
    注⑩集解王肃曰:“春物并生,各以区别,民之象也。”索隐弦用六十四丝,声居
宫羽之中,比君为劣,比物为优,故云清浊中,人之象也。正义角属木,以其清浊中,
民之象。
    注⑾集解王肃曰:“夏物盛,故事多。”索隐征属夏,夏时生长,万物皆成形体,
事亦有体,故配事。弦用五十四丝。正义征属火,以其征清,事之象也。
    注⑿集解王肃曰:“冬物聚。”索隐羽为水,最清,物之象。王肃云“冬物聚,故
为物,弦用四十八丝”注⒀集解郑玄曰:“惉懘,獘败不和之貌也。”索隐苫滞。又本
作“惉懘”。
    正义惉,獘也。懘,败也。君、臣、民、事、物五者各得其用,不相坏乱,则五音
之响无獘败也。
    注⒁集解郑玄曰:“荒犹散。”正义宫乱,则其声放散,由其君骄溢故也。
    注⒂集解徐广曰:“搥,今礼作‘陂’也。”索隐搥,邹音都回反。徐广曰“今礼
作‘陂’”音诐也。正义商音乱,其声欹邪不正,由其臣不理于官,*[官]*坏故也。
    注⒃正义角音乱,其声忧愁,由政虐民怨故也。
    注⒄正义征音乱,其声哀苦,由繇役不休,其民事勤劳也。
    注⒅正义羽音乱,其声倾危,由君赋重,*(于)*其民贫乏故也。
    注⒆正义迭,互也。陵,越也。五声并不和,则君臣上下互相陵越,所以谓之为慢
也。
    注[二0]集解郑玄曰:“君、臣、民、事、物也,其道乱,则其音应而乱也。”
    索隐无日犹言无复一日也。以言君臣陵慢如此,则国之灭亡朝夕可待,无复一日也。
    注[二一]集解郑玄曰:“比犹同。”正义郑音好滥淫志,韂音促速烦志,并是乱世
音,虽乱而未灭亡,故比慢也。比,必以反。
    注[二二]集解郑玄曰:“濮水之上,地有桑闲,在濮阳南。”正义昔殷纣使师延作
长夜靡靡之乐,以致亡国。武王伐纣,此乐师师延将乐器投濮水而死。后晋国乐师师涓
夜过此水,闻水中作此乐,因听而写之。既得还国,为晋平公奏之。
    师旷抚之曰:“此亡国之音也,得此必于桑闲濮上乎?纣之所由亡也。”
    注[二三]正义若用此濮上之音,其政必离散而民人流徙逃亡,缘臣诬上,各行私情,
国即灭亡而不可禁止也。
    凡音者,生于人心者也;①乐者,通于伦理者也。②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,禽兽是
也;知音而不知乐者,觽庶是也。唯君子为能知乐。③是故审声以知音,④审音以知乐,
⑤审乐以知政,⑥而治道备矣。⑦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,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
则几于礼矣。⑧礼乐皆得,谓之有德。
    德者得也。⑨是故乐之隆,非极音也;⑩食飨之礼,非极味也。⑾清庙之瑟,⑿朱
弦而疏越,⒀一倡而三叹,有遗音者矣。⒁大飨之礼,⒂尚玄酒⒃而俎腥鱼,⒄大羹不
和,⒅有遗味者矣。[一九]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,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,将以教民平
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。[二0]

    注①正义此乐本章第三段也。前第一段明人心感乐,第二段明乐感人心,此段圣人
制正乐以应之。此段自有二重:自“凡音”至“反人道”为一重,却应第二段乐感人心
也;又自“人*(心)*生而静”至“王道备矣”为一重,却应第一段人心感乐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伦犹类也。理,分也。”正义音初生自君心,形而成乐,乐成
则能通于百姓,使各尽其类分,故曰通伦理者也。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禽兽知此为声耳,不知其宫商之变。八音并作,克谐,曰乐。”
    注④正义声为音本,若欲知音,常须审定其声,然后音可知。
    注⑤正义音为乐本,前审定其音,然后可知乐也。
    注⑥正义乐为政本,前审定其乐,然后政可知也。
    注⑦正义前审定其本,后识其末,则为治之道乃可备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几,近也。”正义礼谓治国之礼,包万事。万事备具,始是礼
极。今知乐者但正君、臣、民、事、物五者之情,于礼未极,故云几于礼也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听乐而知政之得失,则能正君、臣、民、事、物之礼。”
    正义若听乐而知礼,则是礼乐皆得;二者备具,则是有德之君也。又言有德之人是
能得礼乐之情,故云德者得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隆犹盛也。极犹穷也。”正义大乐之盛,本在移风易俗,非穷
钟鼓之音,故云非极音也。故论语“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”是也。
    注⑾正义食音嗣。食享谓宗庙祭也。大礼之盛,本在安上治民,非崇玉帛至味,故
云非极味也。故论语“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”是也。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清庙谓作乐歌清庙。”王肃曰:“于清庙中所鼓之瑟。”
    注⒀集解郑玄曰:“越,瑟底孔,画疏之使声迟。”
    注⒁集解郑玄曰:“遗犹余也。”王肃曰:“未尽音之极。”正义倡音唱。
    一唱谓一人始唱歌,三叹谓三人赞叹也。乐歌此先王之道,不极音声,故但以熟弦
广孔,少唱寡和。此音有德,传于无穷,是有余音不巳。一云所重在德,本不在音,是
有遗余音,念之不忘也。
    注⒂正义大享即食享也。变“食”言“大”,崇其名故也。不尚重味,故食言大也。
此言礼盛不*(作)**[在]*至味之事。
    注⒃正义祫祭之礼,则列玄尊在上,五齐在下也。
    注⒄正义凡俎有肴生腊,*(是俎)*腥鱼者,生鱼也,俎虽有三牲而兼载生鱼也。
    注⒅正义和,胡卧反。大羹,肉汁也。祫祭有肉汁为羹,无盐菜之芼和也。
    注⒆正义遗亦余也。此*(者)**[皆]*质素之食。礼,人主诚设之道不极滋味,故尚
明水而腥鱼。此礼可重,流芳竹帛,传之无已,有余味。一云礼本在德,不在甘味,故
用水鱼而遗味也。
    注[二0]集解郑玄曰:“教之使知好恶。”正义好,火到反。恶,一故反。平,均
也。言先王制礼作乐,本是教训浇民,平于好恶之理,故去恶归善,不为口腹耳目之欲,
令反归人之正道也。
    人生而静,天之性也;①感于物而动,性之颂也。②物至知知,然后好恶形焉。③
好恶无节于内,知诱于外,不能反己,天理灭矣。④夫物之感人无穷,而人之好恶无节,
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。⑤人化物也者,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。⑥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,
有淫佚作乱之事。是故强者胁弱,觽者暴寡,知者诈愚,勇者苦怯,疾病不养,老幼孤
寡不得其所,此大乱之道也。
    是故先王制礼乐,人为之节:⑦衰麻哭泣,⑧所以节丧纪也;钟鼓干戚,所以和安
乐也;婚姻冠鮼,所以别男女也;⑨射乡食飨,所以正交接也。[一0]礼节民心,乐和
民声,政以行之,刑以防之。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,则王道备矣。

    注①正义此第三段第二重也。人初生未有情欲,其*(情欲)*至静禀于自然,是天之
性也。
    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颂音容。今礼作‘欲’。”正义其心虽静,感于外情,因物而
动,是性之贪欲也。
    注③集解王肃曰:“事至,能以智知之,然后情之好恶见。”正义上“知”音智。
    注④集解王肃曰:“内无定节,智为物所诱于外,情从之动,而失其天性。”
    正义言好恶不自节量于心,唯知情欲诱之于外,不能反还己躬之善,则天性灭绝矣。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随物变化。”正义夫物不一,故言无穷也。若人心嗜欲无度,
随好恶不能节之,则与之而化,故云人化物。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言无所不为。”正义心随物化,则灭天性而恣人心之欲也。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为作法度以遏其欲也。”王肃曰:“以人为之节,言得其中也。”
    注⑧正义此以下并是陈礼节人之事也。制五服哭泣,所以纪丧事之节,而不使背死
忘生也。事死者难,故以哀哭为前也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男二十而冠,女许嫁而鮼。”正义冠音贯。鮼音鸡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射乡,大射乡饮酒。”
    乐者为同,礼者为异。①同则相亲,异则相敬。乐胜则流,②礼胜则离。③合情饰
貌者,礼乐之事也。④礼义立,则贵贱等矣;⑤乐文同,则上下和矣;⑥好恶着,则贤
不肖别矣;⑦刑禁暴,爵举贤,则政均矣。⑧仁以爱之,义以正之,如此则民治行矣。
⑨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同谓协好恶也,异谓别贵贱。”正义此第二章名为乐论。
    其中有四段,此章论礼乐同异也。夫乐使率土合和,是为同也;礼使父子殊别,是
为异也。
    注②集解王肃曰:“流遁不能自还。”
    注③集解王肃曰:“离析而不亲。”正义胜,式证反。胜犹过也。礼乐虽有同异,
而又相须也。若乐过和同而无礼,则流慢,无复尊卑之敬。若礼过殊隔无乐,则亲属离
析,无复骨肉之爱也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欲其并行彬彬然。”正义乐和内,是合情也;礼检夡,是饰貌
也。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等阶级。”
    注⑥正义文谓声成文也。若作乐文采谐同,则上下并和,是乐和民声也。
    注⑦正义好恶并去声,又并如字。着,张虑反。若法律分明,善恶章着,则贤愚斯
别,政化行矣。
    注⑧正义王者*(为)*用刑*(则)**[以]*禁制暴慢,疏爵以举赏贤良,则政治均平,
是刑以防之矣。既是禁暴而又言举贤者,示刑最为重,不宜独行,必须赏罚兼明也。然
礼乐之用非政不行,明须四事连行也。
    注⑨正义言礼乐刑政既均,又须仁以爱民,义以正民,如此则民顺理正行矣。
    乐由中出,①礼自外作。②乐由中出,故静;③礼自外作,故文。④大乐必易,⑤
大礼必简。⑥乐至则无怨,礼至则不争。⑦揖让而治天下者,礼乐之谓也。暴民不作,
诸侯宾服,兵革不试,⑧五刑不用,百姓无患,天子不怒,如此则乐达矣。合父子之亲,
⑨明长幼之序,⑩以敬四海之内。⑾天子如此,则礼行矣。⑿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和在心。”正义此乐论第二段,谓乐功也。出犹生也。为人在
中,和有未足,故生此乐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敬在貌。”正义作犹起也。为人在外,敬有未足,故起此礼也。
    注③正义乐和心,在内,故云静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文犹动。”正义礼肃人貌,貌在外,故云动。
    注⑤正义易,以鼓反。朱弦疏越是也。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易简,若于清庙大飨然。”正义玄酒腥鱼是也。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至犹达也,行也。”正义乐行主和,和达则民无复怨怒也。
    礼行主谦,谦达则民不争竞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宾,协也。试,用也。”
    注⑨正义前云“礼至不争”,故致天下尊卑之序也。礼使父慈子孝,是合父子之亲
也。即父事三老也。
    注⑩正义长坐幼立,是明长幼之序,即兄事五更是也。
    注⑾正义孝经云:“教以孝,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;教以弟,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;
教以臣,所以敬天下之为君。”即是敬四海之内也。
    注⑿正义言天子能躬行礼,则臣下必用礼,如此则礼行矣。“合父子”以下,悉自
天子自身行之也。

    大乐与天地同和,①大礼与天地同节。②和,故百物不失;③节,故祀天祭地。④
明则有礼乐,⑤幽则有鬼神,⑥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。
    ⑦礼者,殊事合敬者也;⑧乐者,异文合爱者也。⑨礼乐之情同,故明王以相沿也。
⑩故事与时并,⑾名与功偕。⑿故钟鼓管磬羽钥干戚,乐之器也;⒀诎信俯仰级兆舒疾,
⒁乐之文也。⒂簠簋俎豆制度文章,礼之器也;升降上下周旋裼袭,礼之文也。故知礼
乐之情者能作,[一六]识礼乐之文者能术。⒄作者之谓圣,⒅术者之谓明。⒆明圣者,
术作之谓也。
 
    注①正义此乐论第三段,论礼与乐唯圣能识也。言天地以气氤氲,合生万物。
    大乐之理,顺阴阳律吕生养万物,是大乐与天地同和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言顺天地之气与其数也。”正义言天有日月,地有山川,高卑
殊形,生用各别。大礼辩尊卑贵贱等差异别,是大礼与天地同节。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不失其性。”正义乐与天地同和,能生成万物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成物有功报焉。”正义礼与天地同节,有尊卑上下,报生成万
物之功。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教人者也。”正义明犹外也。言圣王能使乐与天地同和,礼与
天地同节,又能显明其礼乐以教人也。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助天地成物者也。易曰知鬼神之情状。然则圣人精气谓之神,
贤智之精气谓之鬼也。”正义幽,内也。言圣王又能内敬鬼神,助天地生成万物。
    注⑦正义言行礼同节,故四海合敬矣。乐同和,故四海同爱矣。
    注⑧正义尊卑贵贱之别,是殊事也。施之同以庄敬,是合敬也。
    注⑨正义宫商错而成文,随事而制变,是异文;同以劝爱,是合爱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沿犹因述也。殷因于夏,周因于殷。”正义乐情主和,礼情主
敬,致化是同。以其致化情同,故明王相因述也。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举事在其时也。”王肃曰:“有其时,然后得立其事。”
    正义言圣王所为之事与所当之时并行也。若尧舜揖让之事与淳和之时并行,汤武干
戈之事与浇薄之时并行。此句明礼也。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为名在*(于)*其功也。偕犹俱也。”王肃曰:“有功,然后得
受其名。”正义名谓乐名也。偕,俱也。功者,揖让干戈之功也。圣王制乐之名,与所
建之功俱作也。若尧、舜乐名咸池、大韶,汤、武乐名大濩、大武也。
    注⒀正义此陈乐事也。钟鼓之属是乐之器,有形质,故为事也。
    注⒁集解徐广曰:“级,今礼作‘缀’。”骃案:郑玄曰“兆其外营域”。索隐徐
广曰:“级,今礼作‘缀’。”缀舞者,酇列也。又按:下文“其舞行及远”,“及短”,
礼皆作“缀”,盖是字之残缺讹变耳,故此为“级”而下又为“及”也。然并依字读,
义亦俱通,恐违古记耳。
    注⒂正义文饰之事也。
    注⒃正义既能穷本*(知末)*知变,又能着诚去伪,所以能述作,故谓之圣也。
    注⒄集解郑玄曰:“述谓训其义。”正义谓上文“屈伸俯仰”,“升降上下”也。
    注⒅正义尧、舜、禹、汤之属是也。
    注⒆正义游、夏之属是也。
    乐者,天地之和也;礼者,天地之序也。①和,故百物皆化;序,故髃物皆别。②
乐由天作,礼以地制。③过制则乱,过作则暴。④明于天地,然后能兴礼乐也。⑤论伦
无患,乐之情也;⑥欣喜驩爱,乐之*(容)**[官]*也。⑦中正无邪,礼之质也;⑧庄敬
恭顺,礼之制也。⑨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,越于声音,用于宗庙社稷,事于山川鬼神,
则此所以与民同也。⑩

    注①正义此乐论第四段也。谓礼乐之情也。乐法天地之气,故云天地之和;
    礼法天地之形,故云天地之序。礼乐从天地而来,王者必明于天地,然后能兴起礼
乐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化犹生也。别谓形体异。”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言法天地。”正义天用和气化物,物从气化,是由天作也。
    地有高下区分以生万物,礼有品节殊文,是由地制也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过犹误也。暴,失文﹑武意也。”
    注⑤正义礼乐既不可误,故须明天地者乃可制作也。
    注⑥集解王肃曰:“言能合道论,中伦理而无患也。”正义既云唯圣人识礼乐之情,
此以下更说其情状不同也。伦,类也。贺玚云:“乐使物得类序而无害,是乐之情也。”
    注⑦正义*(容)*[官]犹事也。贺玚云:“八音克谐使物欣喜,此乐之事夡也。”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质犹本。”正义明礼情也。质,本也。礼以*(心内)**[内心]*
中正,无有邪僻,是礼之本。
    注⑨正义明礼情之事也。谓容貌庄敬,谦恭谨慎,是礼之节制也。
    注⑩集解王肃曰:“自天子至民人,皆贵礼之敬,乐之和,以事鬼神先祖也。”
    正义言四者施用祭祀,随世而异,则前王所不专,故又云则此所以与民同,言随世
也。
    王者功成作乐,治定制礼。①其功大者其乐备,其治辨者其礼具。②干戚之舞,非
备乐也;③亨孰而祀,非达礼也。④五帝殊时,不相沿乐;三王异世,不相袭礼。⑤乐
极则忧,礼粗则偏矣。⑥及夫敦乐而无忧,⑦礼备而不偏者,其唯大圣乎?天高地下,
万物散殊,而礼制行也;⑧流而不息,合同而化,而乐兴也。⑨春作夏长,仁也;秋敛
冬藏,义也。仁近于乐,义近于礼。⑩乐者敦和,率神而从天;⑾礼者辨宜,居鬼而从
地。⑿故圣人作乐以应天,作礼以配地。礼乐明备,天地官矣。⒀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功成治定同时耳,功主于王业,治主于教民。”正义此第三章
名乐礼章,言明王为治,制礼作乐,故名乐礼章。其中有三段:一明礼乐齐,其用必对;
二明礼乐法天地之事;三明天地应礼乐也。
    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辨,一作‘别’。”骃案:郑玄曰“辨,篃也”。正义辨,皮
勉反,又边练反。夫礼乐必由功治,[功治]有小大,故礼乐应之而广狭也。
    若上世民淳易化,故王者功治广篃,是以礼乐备也。而殷﹑周民浇难化,故王者功
治褊狭,则礼乐亦不具。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乐以文德为备,若咸池也。”正义证乐不备也。干戚,*(周)*
武[舞]也。乐以文德为备,故用朱丝疏越,干戚之舞,故非备乐也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达犹具也。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。”正义解礼不具也。谓腥俎
玄尊,表诚象古而已,不在芬苾孰味。是乃浇世为之,非达礼也。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言其有损益。”正义庾蔚之云:“乐兴于五帝,礼成于三王。
乐兴王者之功,礼随世之质文。”崔灵恩云:“五帝淳浇不同,故不得相沿为乐;三王
文质之不等,故不得相袭为礼。”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乐,人之所好也,害在淫侉;礼,人之所勤,害在倦略。”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敦,厚也。”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礼为异。”正义天高于上,地卑于下,万物布散殊别于其中,
而大圣制礼,别异尊卑,是觽大而行,故云礼制行矣。礼以节制为义,故云礼制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乐为同。”正义天地二气,流行不息,合同氛氲,化生万物。
而大圣作乐,合同人心,是以象天地而起,故云乐兴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言乐法阳而生,礼法阴而成。”正义近,其靳反。春夏生长万
物,故为仁爱。乐主陶和万性,故仁近于乐也。秋则杀敛,冬则蛰藏,并是义主断割。
礼为节限,故义近于礼也。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敦和,乐贵同。”正义此释仁近乐之义。言乐之为体,敦厚和
同,因循圣人之神气而从顺于天。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别宜,礼尚异也。”孙炎曰:“居鬼,品处人鬼之志。”
    正义此解义近礼之由。居鬼犹循神也。鬼谓先贤也。礼之为体,尊卑殊别,各有其
宜,因居先贤鬼气而从顺于地,分别礼分。
    注⒀集解郑玄曰:“各得其事也。”王肃曰:“各得其位也。”
    天尊地卑,君臣定矣。①高卑已陈,贵贱位矣。②动静有常,小大殊矣。③方以类
聚,物以髃分,则性命不同矣。④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⑤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。⑥
地气上隮,⑦天气下降,⑧阴阳相摩,⑨天地相荡,⑩鼓之以赖霆,⑾奋之以风雨,⑿
动之以四时,⒀暖之以日月,⒁而百*(物)*化兴焉,⒂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。⒃

    注①正义此乐礼章第二段也,明礼乐法天地事也。言君尊于上,臣卑于下,是象天
地定矣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高卑谓山泽也。位矣,尊卑之位象山泽。”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动静,阴阳用事也。小大,万物也。大者常存,小者随阴阳出
入。”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方谓行虫。物谓殖生者。性之言生也。命,生之长短。”
    正义性,生也。万物各有嗜好谓之性。命者,长短夭寿也。所祖之物既禀大小之殊,
故性命夭寿不同也。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象,光耀。形,体貌。”正义言日月星辰之光耀,草木鸟兽之
体貌也。
    注⑥正义结礼之别也。此天地明圣,制礼殊别,是天地之分别也,亦别辨宜居鬼而
从地也。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隮,升也。”
    注⑧正义明礼乐法天地气也。天地二气之升降合而生物,故乐以气法地,弦歌声气
升降相合,以教民也。然气从下升,*(此)*[在]乐象气,故从地始也。
    形以上尊,*(故)*礼象形,*[故]*从天始也。
    注⑨正义二气切摩而万物生发,作乐亦令声气切摩,使民心生敬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荡,动也。”正义天地八节荡动也。天地化物,八节更相感动,
作乐亦令八音相感动也。
    注⑾正义万物虽以气生,而物未发,故雷霆以鼓动之,如乐用钟鼓以发节也。大雷
曰霆。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奋,迅也。”正义万物皆以风雨奋迅而出,如乐用樭奋迅以象
之,使发人情也。
    注⒀正义万物生长,随四时而动,如乐各逐心内所须而奏之。
    注⒁正义暖音喧远反。万物之生,必须日月暖照,如乐有蕴藉,使人宣昭也。蕴藉
者,歌不直言而长言嗟叹之属。
    注⒂集解郑玄曰:“百物化生。”
    注⒃正义结乐之和也。如此则圣人作乐,法天地和同,是乐者天地之和也,亦是敦
和率神而从天也。
    化不时则不生,①男女无别则乱登,②此天地之情也。③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
地,④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,⑤穷高极远而测深厚,⑥乐着太始⑦而礼居成物。⑧着不
息者天也,着不动者地也。⑨一动一静者,天地之闲也。⑩故圣人曰“礼云乐云”。⑾

    注①正义此乐礼章第三段,明天地应于礼乐也。前圣人既作礼乐,此明天地应乐也。
若人主行化失时,天地应以恶气毁物,故云化不时则不生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登,成也。乐失则害物,礼失则乱人。”正义此明天地应礼也。
登,成也。若人君行礼,男女无别,则天地应而错乱成之也。
    注③正义结随礼乐得失而应之,是天地之情也。然乐是气化,故云害物;礼是形教,
故言乱人也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极,至也。蟠犹委也。”索隐音盘。邹诞本作“播”,亦作
“蟠”。
    注⑤正义言阴阳和,四时顺,以应礼乐,礼乐与鬼神并助天地而成化也。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高远,三辰也。深厚,山川也。言礼乐之道,上至于天,下委
于地,则其闲无所不之矣。”
    注⑦集解王肃曰:“着,明也。明太始,谓法天也。”索隐着,明也。太始,天也。
言乐能明太始是法天。
    注⑧集解成物谓地也。居亦谓法也。索隐言地能成万物,故成物谓地也。居亦法也,
言礼法地也。正义着犹处也。天为万物之始,故曰太始。天苍而气化,乐亦气化,故云
处太始也。
    成物,地也,体盘薄长成万物也。在地成形,礼亦形教,故云居成也。地卑,故曰
居;天高,故曰着也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着犹明白也。息谓休止也。”索隐着谓*(着)*明白。*[着]*运
生不息者,天之功也,故易干卦云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是。着养万物不动者,
地之德也,故易坤卦云“安贞吉”是也。正义此美礼乐配天地也。
    着亦处也。言乐气化,处运生不息者,配天也。礼制尊卑定位,成养万物,处不移
动者,配地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闲谓百物也。”正义此美礼乐若分则配天地,若合则与百物齐
一也。*(静动而生)*百物禀天动地静而生,故呼百物为天地之闲也。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言礼乐之法天地也。”正义引圣证此章也。言圣人云,明此一
章是礼乐法天地也,故言圣人曰“礼云乐云”。乐动礼静,其并用事,如天地闲物有动
静也。
   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,以歌南风;①夔始作乐,以赏诸侯。②故天子之为乐也,以赏
诸侯之有德者也。德盛而教尊,五谷时孰,然后赏之以乐。③故其治民劳者,其舞行级
远;④其治民佚者,其舞行级短。⑤故观其舞而知其德,⑥闻其谥而知其行。⑦大章,
章之也;⑧咸池,备也;⑨韶,继也;⑩夏,大也;⑾殷周之乐尽也⑿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南风,长养之风也,言父母之长养己也。其辞未闻也。”
    王肃曰:“南风,育养民之诗也。其辞曰‘南风之熏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’。”
    索隐此诗之辞出尸子及家语。正义此第四章名乐施,明礼乐前备后施布天下也。中
有三段:一明施乐以赐诸侯也;二明施乐须节,既赐之,所以宜节也;三明礼乐所施,
各有本意本德。世本“神农作琴”,今云舜作者,非谓舜始造也,改用五弦琴,特歌南
风诗,始自舜也。五弦者,无文武二弦,唯宫商角征羽之五弦也。南风是孝子之诗也。
南风养万物而孝子歌之,言得父母生长,如万物得南风也。舜有孝行,故以五弦之琴歌
南风诗,以教理天下之孝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夔欲舜与天下之君共此乐。”
    注③正义陈其合赏也。若诸侯孝德明盛,教令尊严,年谷丰稔,故天子赏乐也,天
下因而法之也。
    注④正义行音胡郎反。级音子韂反。本,或作“缀”,音同。此明虽得乐赐,而随
功德优劣*(也)**[为]*舞位行列也。缀谓缵列也。若诸侯治民劳苦,由君德薄,王赏之
以乐,则舞人少,不满,将去缵疏远也。
    注⑤集解王肃曰:“远以象民行之劳,近以象民行之逸。”正义佚音逸。言若诸侯
治民暇逸,由君德盛,王赏舞人多,则满,将去缵促近也。庾蔚之云:“此为虞夏礼也。
虞犹淳,故可随功赐乐;殷周渐浇,易生忿怨,不宜犹有优劣,是以同制。诸侯六佾,
故与周礼不同也。”
    注⑥正义观其樭位人多少,去缀近远,即知其君德薄厚也。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谥者行之夡。”正义行音胡孟反。制死谥随君德,故闻死谥则
知生行。此一句比拟其舞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尧乐名。言尧德章明。”正义既生时舞则知德,死则闻谥验行,
故更引死后闻乐则知行事解之也。大章,尧乐也。章,明也。民乐尧德大明,故名乐曰
大章,后人闻大章则知尧生时德大明。上章是尧德之明,下章是后明于尧德。白虎通云
“大章,大明天地之道”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黄帝所作乐名,尧增修而用之。咸,皆也。池之言施也,言德
之无不施也。”王肃曰:“包容浸润行化皆然,故曰备也。”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舜乐名。言能继尧之德。”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禹乐名。言禹能大尧舜之德。”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言尽人事也。周礼曰‘殷曰大濩,周曰大武’。”
    天地之道,寒暑不时则疾,①风雨不节则饥。②教者,民之寒暑也,③教不时则伤
世。④事者,民之风雨也,事不节则无功。⑤然则先王之为乐也,以法治也,⑥善则行
象德矣。⑦夫豢豕为酒,⑧非以为祸也;⑨而狱讼益烦,则酒之流生祸也。⑩是故先王
因为酒礼,一献之礼,宾主百拜,⑾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,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。故
酒食者,所以合欢也。⑿

    注①正义此则乐施章第二段,明施乐须节也。既必须节,故引譬例。寒暑,天地之
气也。若寒暑不时,则民多疾疫也。
    注②正义风雨,天事也。风雨有声形,故为事也。若飘洒凄厉,不有时节,则谷损
民饥也。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教谓乐也。”
    注④正义寒暑不时,既为民疾苦;乐教不时,则伤世俗之化也。
    注⑤正义风雨不节,则民饥馑;礼事不节,则治无功也。
    注⑥集解王肃曰:“作乐所以法其治行也。”
    注⑦集解王肃曰:“君行善,□臣下之行皆象君之德。”正义此广乐所以须节已。
言先王为乐必以法治,治善则臣下之行皆象君之德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以谷食犬豕曰豢。为,作也。”
    注⑨正义此言礼须节也。豢,养也。言前王豢犬豕及作酒之事,本以为礼祀神只,
设宾客,和亲族,礼贤能,而实非为民作祸灾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小人饮之善酬,以致狱讼。”正义此礼事也。言民得豢酒,无
复节限,卒至沉酗□争杀伤,而刑狱益生烦多,则是酒之流害生其祸也。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一献,士饮酒之礼。百拜,以喻多也。”
    注⑿正义此结节功也。既防酒祸,故饮不醉争,以特合欢适也。
    乐者,所以象德也;①礼者,所以闭淫也。②是故先王有大事,必有礼以哀之;③
有大福,必有礼以乐之:④哀乐之分,皆以礼终。⑤

    注①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,明礼乐之所施各有本意,在于象德也。此言乐意也,言
乐之所施于人,本有和爱之德。
    注②正义此言礼意也。言礼之所施于人,*(大)**[本]*止邪淫过失也。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大事谓死丧。”正义民有丧则先王制衰麻哭泣之礼以节之,使
其各遂哀情,是礼以哀之也。
    注④正义乐音洛。大福,祭祀者庆也。民庆必歌舞饮食,庶羞之礼使不过,而各遂
欢乐,是有以乐之也。
    注⑤正义分,扶问反。结二事。哀乐虽反,皆用礼节,各终其分,故云皆以礼终。
    乐也者,施也;礼也者,报也。①乐,乐其所自生;②而礼,反其所自始。
    ③乐章德,④礼报情反始也。⑤所谓大路者,天子之舆也;⑥龙旗九旒,天子之旌
也;⑦青黑缘者,天子之葆龟也;⑧从之以牛羊之髃,则所以赠诸侯也。⑨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言乐出而不反,而礼有往来。”正义施,式豉反。此第六段,
乐象法章第五段,不以次第而乱升在此段,明礼乐用别也。庾蔚之云:“乐者,所以宣
畅四气,导达情性,功及物而不知其所报,□是出而不反,所以谓施也。礼者,所以通
彼之意,故有往必有来,所以谓报也。”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自由也。”正义此广施也。乐名所起,由民下之心所乐生,非
有所报也。
    注③正义此广报也。反犹报也。礼生无名,但是事耳,随时得质文之事而报之。
    注④正义闻名知德,若大章是也。
    注⑤集解孙炎曰:“作乐者缘民所乐于己之德,若舜之民乐其绍尧,*(也)*周之民
乐其伐纣,而作韶﹑武也。制礼者本己所由得民心,殷尚质,周尚文是也。”
    正义礼报人情而制,随质文之始也。
    注⑥正义此以下广言礼以报为体之事。舆,车也。大路,天子之车也。诸侯朝天子,
修其职贡,若有勋劳者,天子赐之大路也。
    注⑦正义庾蔚之云:“龙旗九旒,上公之旌。”
    注⑧集解公羊传曰:“龟青缘。”何休曰:“缘,甲□也。千岁之龟青□,明乎吉
凶也。”索隐葆与“宝”同,史记多作此字。公羊传“宝龟青缘”,何休以缘为甲椩,
千岁之龟青椩,明于吉凶。
    椩音耳占反。正义缘,以绢反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赠诸侯,谓来朝将去,送之以礼也。”正义合结上诸事,皆是
天子送诸侯礼也。言五等诸侯朝毕反去,天子赠之大路龙旗宝龟,又送之以牛羊之髃也。
    乐也者,情之不可变者也;①礼也者,理之不可易者也。②乐统同,③礼别异,④
礼乐之说贯乎人情矣。⑤穷本知变,乐之情也;⑥着诚去伪,礼之经也。⑦礼乐顺天地
之诚,⑧达神明之德,⑨降兴上下之神,⑩而凝是精粗之体,领父子君臣之节。⑾

    注①正义此第七章明乐之情,与之符达鬼神,合而不可变也。中有三段,一明礼乐
情达鬼神也,二证礼乐达鬼神之事,三明识礼乐之本可尊也。前第六章明象。象必见情,
故以乐主情。乐变则情变,故云情之不可变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理犹事也。”正义礼主事礼别也,故云事之不可易者也。
    注③正义解情不变也。统,领也。同,和合之情者也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统同,同和合也。辨异,异尊卑之位。”正义解事不可易也。
礼别于尊卑之事也。
    注⑤正义贯犹通也。言人情莫过于同异,而礼乐能统同辨异,故其说理能通人情。
    注⑥正义庾蔚之云:“乐能通和性分,使各不失其所,是穷自然之本也。使人不失
其所守,是知变通之情也。”
    注⑦正义着,竹虑反。去,丘吕反。着,明也。经,常也。着明诚信,违去诈伪,
是礼之常行也。
    注⑧正义见,胡练反。合明礼乐也。礼出于地,尊卑有序,是见地之情也。
    乐出于天,远近和合,是见天之情也。
    注⑨正义达,通也。礼乐不失,则天降甘露,地出醴泉,是通于神明之德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降,下也。兴犹出也。”正义乐六变,天神下;八变,地只出:
是兴降上下之神。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凝犹成也。精粗谓万物大小也。领犹理治也。”
    是故大人举礼乐,则天地将为昭焉。①天地欣合,阴阳相得,②煦妪覆育万物,③
然后草木茂,区萌达,④羽翮奋,角觡生,⑤蛰虫昭稣,⑥羽者妪伏,毛者孕鬻,⑦胎
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,⑧则乐之道归焉耳。⑨

    注①正义为,于伪反。昭音照。此乐情章第二段,明礼乐能通达鬼神之事。
    前既云能通鬼神,此明其事也。大人圣人与天地合德,故举礼乐为教,而天地从之
大明也。
    注②正义欣,喜也。合犹蒸也。礼乐化行,故天气下,地气蒸合,阴阳交会,故相
得也。论体谓之天地,论气谓之阴阳也。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气曰煦,体曰妪。”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屈生曰区。”正义区音勾。草木据其成体之茂,区萌据其新牙,
故曰达。达犹出也。曲出曰区,菽豆之属;直出曰萌,稻稷之属也。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无桚曰觡。”索隐牛羊有桚曰角,麋鹿无桚曰觡。正义觡,加
客反。羽翮,鸟也。角觡,兽也。鸟兽得天地覆育煦妪,故飞者则奋翅翮,走者则生角
觡也。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昭,晓也。凡蛰虫以发出为晓,更息曰苏。”正义蛰虫得阴阳
煦妪,故皆出地上,如夜得晓,如死更有气也。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孕,任也。鬻,生也。”正义伏,房富反。羽,鸟也。毛,兽
也。二气既交,万物生乳,故鸟生卵妪伏之,兽怀孕而生育之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内败曰殰。殈犹裂也。”正义殰音读。殈音呼觅反。胎生,兽
也。卵生,鸟也。怀任在内而死曰殰,卵坼不成子曰殈。今和气不殰殈也。
    注⑨集解孙炎曰:“乐和阴阳,故归此也。”正义庾蔚之云:“一论天地二气,万
物各得其所,乃归于乐耳。”
    乐者,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,①乐之末节也,②故童者舞之;③布筵席,陈樽
俎,列笾豆,以升降为礼者,④礼之末节也,⑤故有司掌之。⑥乐师辩乎声诗,故北面
而弦;⑦宗祝辩乎宗庙之礼,故后尸;⑧商祝辩乎丧礼,⑨故后主人。⑩是故德成而上,
⑾蓺成而下;⑿行成而先,⒀事成而后。⒁是故先王有上有下,有先有后,然后可以有
制于天下也。⒂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扬,钺也。”索隐郑玄曰:“干,楯也。扬,钺也。”则扬与
钖同。皇侃以扬为举,恐非也。正义此乐情章第三段,明识礼乐本者为尊,识末者为卑,
黄钟大吕之属,故云非谓也。扬,举也,谓举楯以舞也。
    注②正义黄钟已下,是乐之末节也。
    注③正义末事易之,不足贵重,故使童子小儿樭奏之也。
    注④正义此亦明末也。用礼之本在着诚去伪,安上理民,不在铺筵席樽俎,升降为
礼之事也。
    注⑤正义布筵以下,是礼之末节也。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言礼乐之本由人君也。礼本着诚去伪,乐本穷本知变。”
    正义有司,典礼小官也。末节事易解,不为可重,故小官掌其事也。
    注⑦集解王肃曰:“但能别声诗,不知其义,故北面而弦。”郑玄曰:“弦谓鼓琴
瑟。”正义此更引事证乐师晓乐者辩别声诗。声谓歌也。言乐师虽能别歌诗,并是末事,
故北面,言坐处卑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后尸,居后赞礼仪也。此言知本者尊,知末者卑。”正义此礼
事也。宗祝,太祝,即有司之属也。虽能分别正宗庙之礼,然佐于尸而非为敬之主,为
卑,故在尸后也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商祝,祝习商礼者,商人教以敬于接神。”
    注⑩正义商祝者,殷商之神祝,习商家神礼以相佐丧事,故云辩丧礼。其虽掌丧事
而非发丧之主,故在主人后,言立处贱也。
    注⑾正义上谓堂上也。德成谓人君礼乐德成则为君,故居堂上,南面,尊之也。
    注⑿正义下,堂下也。艺成谓乐师伎艺虽成,唯识礼乐之末,故在堂下,北面,卑
之也。
    注⒀正义行,胡孟反。先犹前也,尸及丧主也。行成谓尸尊而人孝,故为行成。
    注⒁集解郑玄曰:“德,三德也。行,三行也。蓺,才伎也。先谓位在上也,后谓
位在下也。”正义事为劣,故为在宗﹑商二祝也。识尸及主人后也。
    注⒂集解郑玄曰:“言尊卑备,乃可制作以为治。”正义故先王使上下前后尊卑分,
乃可制礼作乐,以班于天下也。如周公六年乃为礼也。
    乐者,圣人之所乐也,①而可以善民心。其感人深,其风移俗易,故先王着其教焉。
②

    注①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后也,误在此。“闭淫”之后,又用此章广为象其德,故
云圣人之所以观德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谓立司乐以下,使教国子也。”
    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,①而无哀乐喜怒之常,②应感起物而动,③然后心术形焉。
④是故志微焦衰之音作,⑤而民思忧;⑥啴缓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,⑦而民康乐;⑧粗
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,⑨而民刚毅;⑩廉直经正⑾庄诚之音作,而民肃敬;⑿宽裕肉
好⒀顺成和动之音作,而民慈爱;⒁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,⒂而民淫乱。⒃

    注①正义此第五章名乐言,明乐归趣之事。中有三段:一言人心随王之乐也,二明
前王制正乐化民也,三言邪乐不可化民也。前既以施人,人必应之,言其归趣也。此言
人心随王之乐也。夫人不生则已,既已生,必有血气心知之性也。
    注②正义性合五常之行,有喜怒哀乐之分,但其发无常,时随外境所触,故亦无常
也。
    注③正义解所有四事之由也。缘外物来感心,心触感来,起动应之,故有上四事也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言在所以感之也。术,所由也。形犹见也。”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志微,意细也。吴公子札曰‘其细已甚’。”
    注⑥正义杀音所界反,又色例反。思音先利反。此以下皆言心乐感而应见外事也。
若人君丛脞,情志细劣,其乐音緃戚杀急,不舒缓也。音既局促,故民应之而忧也。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简节少易也。”
    注⑧正义啴,昌单反。易,以豉反。乐音洛。啴,绰也。缓,和也。慢,疏也。繁,
文多也。康,和;乐,安也。言人君道德绰和疏易,则乐音多文采与节奏简略,而下民
所以安。
    注⑨集解王肃曰:“粗厉,亢厉;猛起,发扬;奋末,浸疾;广贲,广大也。”
    注⑩正义粗音□。贲,房粉反,又音坟。粗,略也。厉,严也。猛,刚;
    起,动也。末,支体也。广,大也。贲,气充也。言人君若性□严刚动而四支奋跃,
则乐充大,民应之,所以刚毅也。
    注⑾集解孙炎曰:“经,法也。”索隐孙炎曰:“经,法也。”今礼本作“劲”。
    注⑿正义经音劲。言人君廉直劲而刚正,则乐音矜严而诚信,民应之,所以肃敬也。
    注⒀集解王肃曰:“肉好,言音之洪美。”索隐王肃曰:“肉好言音之洪润。”
    注⒁正义肉,仁救反。好,火到反。肉,肥也,谓音如肉之肥。言人君宽容肥好,
则乐音顺成而和动,民应之,所以慈爱也。
    注⒂集解王肃曰:“狄成,言成而似夷狄之音也。涤,放荡;滥,僭差也。”
    索隐王肃曰:“狄成,言成而似夷狄之音也。”
    注⒃正义辟,疋亦反。邪音斜。狄音惕。狄,涤,皆往来疾速也。往来速而成,故
云狄成;往来疾而僭滥,故云涤滥也。言君上流淫纵僻,回邪放散,则乐音有往来速疾
僭差之响,故民应之而淫乱也。心本无此六事,由随乐而起也。
   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,①稽之度数,制之礼义,②合生气之和,道五常之行,③使之
阳而不散,阴而不密,④刚气不怒,柔气不慑,⑤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,⑥皆安其位
而不相夺也。⑦然后立之学等,⑧广其节奏,省其文采,⑨以绳德厚也。⑩类小大之称,
⑾比终始之序,⑿以象事行,⒀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:⒁故曰“乐观其
深矣”。⒂

    注①正义此乐言章第二段也。前言民随乐变,此言先王制正乐化民也。言圣人制乐,
必本人之性情也。
    注②正义稽,考也。制乐又考天地度数为之,如律吕应十二月,八音应八风之属也。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生气,阴阳也。五常,五行也。”正义道音导。行,胡孟反。
合,应也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密之言闭也。”正义阳谓禀阳气多人也。阳气舒散,人禀阳多
则奢;阴气闭密,人禀阴多则缜密。今以乐通二者之性,皆使中和,故阳者不散,阴者
不密也。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慑犹恐惧也。”正义慑,之涉反,惧也。性刚者好怒,柔者好
惧。今以乐和,使各得其所,不至怒惧也。
    注⑥正义四,阴﹑阳﹑刚﹑柔也。畅,通也。交,互也。中,心也。今以乐调和四
事,通畅交互于中心,而行用举动发于外,不至散密怒慑者也。
    注⑦正义此结乐为本情性之事也。闭阳开阴,抑刚引柔,悉使中庸,故天下安其位,
无复相侵夺之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等,差也。各用其材之差学之也。”正义前用乐陶情和畅,然
后乃以乐语乐舞二事教之,民各随己性才等差而学之,以备分也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广,增习之也。省犹审*(习之)*也。文采谓节奏合也。”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绳犹度也。”王肃曰:“绳,法也。法其德厚也。”
    注⑾集解孙炎曰:“作乐器大小称十二律。”索隐类,今礼作“律”。孙炎曰“作
乐器小大称十二律”也。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始于宫,终于羽。”
    注⒀集解郑玄曰:“宫为君,商为臣。”
    注⒁正义此结本人之情,以下缘本而教亲疏。以下之理悉章着乐功,使闲者皆知而
见辑睦情也。
    注⒂正义此引古语证观感人之深矣。
    土敝则草木不长,水烦则鱼□不大,①气衰则生物不育,②世乱则礼废而乐淫。③
是故其声哀而不庄,乐而不安,④慢易以犯节,⑤流湎以忘本。
    ⑥广则容奸。⑦狭则思欲,⑧感涤荡之气而灭平和之德,⑨是以君子贱之也。⑩

    注①正义此乐言章第三段,言邪乐不可化民。将言邪乐之由,故此前以天地为譬,
此以地为譬也。敝犹劳熟,烦犹数搅动也。土过劳熟,水过挠动,则草木鱼□不长大也。
    注②正义此以天譬也。气者,天时气也。气者衰微,则生物不复成遂也。
    注③正义此合譬也。世谓时世。乱,其礼不备,乐不节,故流淫过度。水土劳敝,
则草木鱼□不长大,如时世浊乱之礼乐,不可为化矣。
    注④正义乐音洛。此证乐淫之事也。淫乐则声哀而无庄,故虽奏以自乐,必致倾危,
非自安之道,故云乐而不安。若关雎“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”,则是有庄敬而安者也。
    注⑤正义易,以豉反。言无庄敬*[也]*。慢易*(也)*无节奏,故云犯节也。
    即是哀而不庄也。
    注⑥正义湎音沔。靡靡无穷,失于终止,故言忘本,即乐而不安之义也。
    注⑦正义言淫慝礼乐,声无节也。广,声缓也。容,含也。其声缓者,则含容奸伪
也。
    注⑧集解王肃曰:“其音广大,则容奸伪;其狭者,则使人思利欲也。”正义狭,
声急也。其声急者,则思欲攻之也。
    注⑨正义感,动也。言此恶乐能动善人涤荡之善气,使失其所,而灭善人平和之德
也。
    注⑩正义君子用乐调和,是故贱于动灭平和之气也。
   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,①逆气成象②而淫乐兴焉。③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,顺气
成象而和乐兴焉。④倡和有应,⑤回邪曲直各归其分,⑥而万物之理以类相动也。⑦

    注①正义此第六章名乐象也。本第八,失次也。明人君作乐,则天地必法象应之。
中有五段:一明淫乐正乐俱能成象;二明君子所从正乐;三明邪正皆有本,非可假伪;
四证第三段有本不伪之由;五明礼乐之用。前有证,故明其用别也。今此明淫正二乐俱
能成象,故先言淫乐为习应人事也。言君奏奸声之乐以感动人民,则天地应之而生逆乱
之气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成象谓人乐习之也。”
    注③正义兴,生也。若逆气流行于世而民又习之为法,故云成象。既习乱为法,故
民之乐声生于淫佚也。
    注④正义言顺气流行,民习成法,故乐声亦生于和也。
    注⑤正义倡音昌尚反。和,胡卧反。君唱之,天地和之,民应之,故云唱和有应也。
    注⑥正义分,房问反。此是有应也。回邪,不正也。曲,折也。直,不邪也。
    言相应和,表直影正,表曲影邪,各归其分也。
    注⑦正义奸声致慝,正响招顺,是以天下万物之理,各随君善恶,以类而相动也。
   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,①比类以成其行。②奸声乱色不留聪明,淫乐废礼不接于
心术,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,③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,以行其义。④然后
发以声音,文以琴瑟,⑤动以干戚,饰以羽旄,从以箫管,⑥奋至德之光,⑦动四气之
和,⑧以着万物之理。⑨是故清明象天,广大象地,终始象四时,周旋象风雨;⑩五色
成文而不乱,八风从律而不奸,百度得数而有常;⑾小大相成,⑿终始相生,⒀倡和清
浊,代相为经。⒁故乐行而伦清,⒂耳目聪明,⒃血气和平,[一七]移风易俗,天下皆
宁。⒅故曰“乐者乐也”。⒆君子乐得其道,[二0]小人乐得其欲。[二一]以道制欲,
则乐而不乱;[二二]以欲忘道,则惑而不乐。[二三]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,[二四]广
乐以成其教,[二五]乐行而民乡方,[二六]可以观德矣。[二七]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反犹本也。”正义此乐象章第二段也,明君子从正乐也。
    君子,人君也。反犹本也。民下所习既从于君,故君宜本情,不使流宕,以自安和
其志也。
    注②正义行,胡孟反。万物之理以类相动,故君子比于正类以成己行也。
    注③正义此以下皆反情性之类事也。术,道也。既本情和志,又比类成行,故奸声
乱色不留视听,淫乐秽礼不与心道相接,惰慢邪僻不设置己身也。声色是事,故云聪明,
而气无形,故于身为设也。
    注④正义百体谓身体百节。既不行奸乱已下诸事,故能使诸行并由顺正以行其德,
美化其天下也。不留聪明于奸声乱色,故耳目得顺正也。不用心术接淫慝礼乐,故心知
得顺正也。不设身于邪僻,故百体得顺正也。不言鼻口者,嗜不一也,亦因戒臭味顺正
也。
    注⑤正义其身已正,故然后乃可制乐为化,故用歌之音声内发己之德,用琴瑟之响
外发己之行。歌者在上,此是堂上之乐,故前明之也。
    注⑥正义又用干戚羽旄箫管,从而播之。丝竹在下,此是堂下之乐,故后明之也。
    注⑦索隐孙炎曰:“至德之光,天地之道也。”
    注⑧索隐孙炎曰:“四气之和,四时之化。”
    注⑨集解孙炎曰:“奋,发也。至德之光,天地之道也。四气之和,四时之化也。
着犹诚也。”
    注⑩集解王肃曰:“清明广大,终始周旋,皆乐之节奏容仪发动也。”正义历解乐
所以能通天地。言歌声清明,是象天气也。广大谓钟鼓有形质,是象地形也。谓奏歌周
而复始,如四时循环也,若乐六变九变是也。谓舞人回旋,如风雨从天而下。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五色,五行也。八风从律,应节至也。百度,百刻也。
    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。”王肃曰:“至乐之极,能使然耳。”
    注⑿正义大小谓月晦小大相通以成岁也。贺玚云:“十二月律互为宫羽而相成也。”
    注⒀正义岁月终而更始也。贺玚云:“五行宫商,迭相为终始也。”
    注⒁集解郑玄曰:“清谓蕤宾至应钟也。浊谓黄钟至仲吕也。”正义代,更也。经,
常也。日月半岁阴阳更相为常也,即还相为宫也。
    注⒂集解郑玄曰:“伦谓人道也。”正义谓上正乐之行也,谓下事张本也,即乐行
之事也。由正乐既行,故人伦之道清也。
    注⒃正义不视听奸乱,故视听聪明。
    注⒄正义口鼻心知百体皆由从正,故血气和平。
    注⒅正义既皆由从正以行其义,故风移俗革,天下阴阳皆安宁。移是移徙之名,易
是改易之称也。文王之国自有文王之风,桀纣之邦亦有桀纣之风。桀纣之后,文王之风
被于纣民,易前之恶俗,从今之善俗。上行谓之风,下习谓之俗。
    注⒆正义引旧语乐名,广证前事也。前事邪正之乐虽异,并是其人所乐,故名曰乐
也。
    注[二0]正义虽其人所乐而名为乐,而人心不同,故所乐有异*(有异)*而名通,故
皆名乐。君子,尧舜也。道谓仁义,故制乐亦仁义也。
    注[二一]正义小人,桀纣也,人欲,邪淫也。
    注[二二]正义若君子在上,小人在下,君子乐用仁义以制小人之欲,则天下安乐而
不敢为乱也。
    注[二三]集解郑玄曰:“道谓仁义也,欲谓邪淫也。”正义若小人在上,君子在下,
则小人肆纵其欲,忘正道,而天下从化,皆为乱惑,不得安乐。
    注[二四]正义若以道制欲则是君子,以欲忘道则为小人,故君子之人本情修性以和
其志,不使逐欲忘道,反情以至其行也。
    注[二五]正义内本情和志而外又广于乐,以成其教,然后发以声音,以着万物之理
也。
    注[二六]集解郑玄曰:“方犹道也。”正义君上内和志行,乐教流行,故民皆向君
子之道,即仁义制欲者,故乐行而伦清,以至天下安宁也。
    注[二七]正义结乐使人知上之事,故观知其德也。
    德者,性之端也;①乐者,德之华也;②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③诗,言其志也;
④歌,咏其声也;⑤舞,动其容也:⑥三者本乎心,然后乐气从之。⑦是故情深而文明,
⑧气盛而化神,⑨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,唯乐不可以为伪。⑩

    注①正义此乐象章第三段,明邪正有本,皆不可伪也。德,得理也。性之端,本也。
言人禀生皆以得理为本也。
    注②正义得理于内,乐为外,故云德华也。
    注③正义历解饰所须也。乐为德华,若莫之能用,故须金石之器也。
    注④正义前金石为器,须用诗述申其志,志在心,不术不畅,故用诗述之也。
    注⑤正义若直述其志,则无酝藉之美,故又长言歌咏,使声音之美可得而闻之也。
    注⑥正义若直咏歌未畅,故又举手蹈足以动其形容也。
    注⑦正义三者,志﹑声﹑容也。乐气,诗﹑歌﹑舞也。君子前有三德为本乎心,后
乃诗歌舞可观,故云然后乐气从之也。
    注⑧正义德为性本,故曰情深也。乐为德华,故云文明。
    注⑨正义歌﹑舞﹑蹈,乐气从之,故云气盛。天下咸宁,故曰化神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三者,本志也,声也,容也。言无此本于内,则不能为乐耳。”
正义内外符合而无有虚假,不可以为伪也。
    乐者,心之动也;①声者,乐之象也;②文采节奏,声之饰也。③君子动其本,④
乐其象,⑤然后治其饰。⑥是故先鼓以警戒,⑦三步以见方,⑧再始以着往,⑨复乱以
饬归,⑩奋疾而不拔,*(也)*⑾极幽而不隐。⑿独乐其志,不厌其道;⒀备举其道,不
私其欲。⒁是以情见而义立,⒂乐终而德尊;⒃君子以好善,小人以息过:⒄故曰“生
民之道,乐为大焉”。⒅

    注①正义此乐象章第四段也,明证前第三段乐本之事。缘有前境可乐,而心动应之,
故云乐者心之动也。
    注②正义象,法也。乐舞无声则不彰,故声为乐之法也。
    注③正义若直有声而无法度,故须文采节奏,声之仪饰也。
    注④正义本,德也。心之动必应德也。
    注⑤正义德行必应法也。
    注⑥正义饰,文采节奏也。前动心有德,次行乐有法,然后乃理其文饰也。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将奏乐,先击鼓以警戒觽也。”正义此引武王伐纣之事,证前
有德后有饰也。武王圣人,是前有德也;而用此节奏,是后有饰也。先鼓者,为武王伐
纣,未战之前,鸣皮鼓以警戒,使军觽逆备也。今作武乐者,未奏之前鸣皮鼓以敕人使
豫备具也,是明志后有事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将舞必先三举足,以见其舞之渐也。”王肃曰:“舞武乐三步
为一节者,以见伐道也。”正义见,胡练反。三步,足三步也。见方谓方战也。武王伐
纣,未战之前,兵士乐奋其勇,出军阵前三步,示勇气方将战也,今作乐象之。缵列毕
而樭者将欲樭,先举足三顿为步,以表方将樭之势也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武舞再更始,以明伐纣时再往也。”正义着,竹虑反。再始谓
两过为始也。着,明也。文王受命十一年,而武王除丧,军至孟津观兵,曰“纣未可伐
也”,乃还师,是一始也。至十三年,更兴师伐之,是再始也。今舞武者,前成列将欲
舞而不樭,是一始也。去复更来,是二过始,明象武王再往,故云再始着往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谓鸣铙而退,明以整归也。”正义复者,伏也。饬音□。
    复乱者,纣凶乱而安复之。饬归者,武王伐纣胜,鸣金铙整武而归也。以去奏皮鼓,
归奏金铙者,皮,文也,金,武也,初示文德,使纣自改之则不伐,纣既不改,因而用
兵,用兵既竟,故鸣金铙而归,示用已竟也。今奏武樭,初皮鼓警觽,末鸣铙以归,象
伐纣已竟也。铙,镫铎也。
    注⑾集解王肃曰:“舞虽奋疾而不失节,若树木得疾风而不拔。”正义谓舞形也。
奋,迅;疾,速也。拔,倾侧也。伐纣时士卒欢喜,奋迅急速,以尚威势,猛而不倾侧
也。今武舞亦奋迅急而速,不倾倒象。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极幽谓歌也。”正义皆谓文采节奏也。
    注⒀集解王肃曰:“乐能使仁人独乐其志,不厌倦其道也。”正义言武王诸将,人
各忻悦,象武王有德,天下之志并无厌*(干戈)*[仁义]君臣之道。
    注⒁正义缘人人不厌,故作乐者事事法之。欲备举武王之道耳,非为私情之所欲也。
    注⒂正义不厌武王之道,其情既见,则不私其欲,义亦立也。
    注⒃正义为乐之理既终,是象德之事,其德亦尊显也。
    注⒄正义乐理周足,象德可尊,以此教世,何往而不可,君子闻之则好善,小人闻
之则改过也。
    注⒅正义此引旧语,结乐道之为大。
    君子曰:礼乐不可以斯须去身。①致乐以治心,②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。③易
直子谅之心生则乐,乐则安,安则久,久则天,天则神。天则不言而信,神则不怒而威。
④致乐,以治心者也;⑤致礼,以治躬者也。⑥治躬则庄敬,庄敬则严威。⑦心中斯须
不和不乐,而鄙诈之心入之矣;⑧外貌斯须不庄不敬,而慢易之心入之矣。⑨故乐也者,
动于内者也;礼也者,动于外者也。乐极和,礼极顺。内和而外顺,则民瞻其颜色而弗
与争也,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。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,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,
⑩故曰“知礼乐之道,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”。
    ⑾

    注①正义此第十章名为乐化章第十,以化民,故次宾牟贾成第十也。其章中皆言乐
陶化为善也。凡四段:一明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;二明礼乐不可偏用,各有一失也;三
明圣人制礼作乐之由也;四明圣人制礼作乐,天下服从。此初段,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。
恒故能化,化故在前也,引君子之言以张本也。斯须,俄顷也。失之者死,故俄顷不可
去身者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致犹深审也。乐由中出,故治心也。”
    注③集解王肃曰:“易,平易;直,正直;子谅,爱信也。”郑玄曰:“油,新生
好貌。”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若善心生则寡于利欲,寡于利欲则乐矣。志明行成,不言而见
信,如天也;不怒而见畏,如神也。”
    注⑤正义结所由也。有威信,由于深审乐以结心之故。
    注⑥正义前明乐治心,今明礼检夡。若深审于礼以治身,则庄敬也。郑玄云“礼自
外作,故治身也。”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礼自外作,故治身也。”正义既身庄敬俨然,人望而畏之,是
威严也。治内难见,发明乐句多;治外易观,发明礼句少,而又结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谓利欲生也。”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易,轻易也。”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德辉,颜色润泽也。理,容貌进止也。”孙炎曰:“德辉,明
惠也。理,言行也。”
    注⑾正义错,七故反。引旧证民莫不承听,莫不承顺也。圣王有能详审极致礼乐之
道,举而措之于天下,天下悉从,无难为之事也。
    乐也者,动于内者也;礼也者,动于外者也。①故礼主其谦,②乐主其盈。
    ③礼谦而进,以进为文;④乐盈而反,以反为文。⑤礼谦而不进,则销;
    乐盈而不反,则放。⑥故礼有报⑦而乐有反。⑧礼得其报则乐,乐得其反则安。礼
之报,乐之反,其义一也。⑨

    注①正义此乐化章第二段也。明礼乐不可偏用,各有一失,既方明所失,故前更言
其所发外内不同也。动亦感触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人所倦也。”王肃曰:“自谦损也。”索隐王肃曰:“自谦慎
也。”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人所欢也。”王肃曰:“充气志也。”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进者谓自勉强也。文犹美也,善也。”王肃曰:“礼自减损,
所以进德修业也。”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反谓自抑止也。”王肃曰:“乐充气志而反本也。”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放淫于声乐,不能止也。”
    注⑦集解孙炎曰:“报谓礼尚往来,以劝进之。”王肃曰:“礼自减损,而以进为
报也。”
    注⑧集解孙炎曰:“反谓曲终还更始。”索隐孙炎曰“反谓曲终还更始”也。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俱起立于中,不销不放。”
    夫乐者乐也,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①乐必发诸声音,形于动静,人道也。②声音动
静,性术之变,尽于此矣。③故人不能无乐,乐不能无形。④形而不为道,不能无乱。
先王恶其乱,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,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,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,⑤使
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,⑥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,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,是先王立乐
之方也。⑦是故乐在宗庙之中,君臣上下同听之,则莫不和敬;在族长乡里之中,长幼
同听之,则莫不和顺;在闺门之内,父子兄弟同听之,则莫不和亲。故乐者,审一以定
和,比物以饰节,节奏合以成文,⑧所以合和父子君臣,附亲万民也,是先王立乐之方
也。故听其雅颂之声,志意得广焉;⑨执其干戚,习其俯仰诎信,容貌得庄焉;行其缀
兆,⑩要其节奏,⑾行列得正焉,进退得齐焉。故乐者天地之齐,中和之纪,⑿人情之
所不能免也。

    注①正义此乐化章第三段也。明圣人所以制乐,由人乐于歌舞,故圣人制乐以和乐
之,故云乐者乐也。但欢乐是人所贪,贪不能自止,故云人情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人道,人之所为也。”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不可过。”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形,声音动静也。”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文,篇辞也。息,销也。”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曲直,歌之曲折;繁省廉肉,声之洪杀也。”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方,道也。”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审一,审其人声也。比物谓杂金革土匏之属以成文,五声八音
克谐,相应和也。”
    注⑨正义前云先王制之声音,形于动静,故此证其事也。此是发于声音也。
    民听正声,得益盛德之美,志意得广大也。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缀,表也,所以表行列也。”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要犹会也。”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纪,总要之名。”
    夫乐者,先王之所以饰喜也;①军旅鈇钺者,先王之所以饰怒也。故先王之喜怒皆
得其齐矣。喜则天下和之,怒则暴乱者畏之。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。

    注①正义此乐化章第四段也。明乐唯圣人在上者制作,天下乃从服也。若内有喜,
则外歌舞以饰之,故云先王以乐饰喜也。
   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①“吾端冕而听古乐②则唯恐卧,听郑韂之音则不知倦。敢问
古乐之如彼,何也?新乐之如此,何也?”

    注①正义此章第八,明文侯问也。文侯故晋大夫毕万之后,见子夏而问于乐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端,玄衣也。古乐,先王之正乐。”正义此文侯问事也。
    端冕谓玄冕。凡冕服,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,故称端也。着玄冕衣与玄端同色,故
曰端冕听古乐也。此当是庙中听乐。玄冕,祭服也。
    子夏答曰:“今夫古乐,进旅而退旅,①和正以广,②弦匏笙簧合守拊鼓,③始奏
以文,止乱以武,④治乱以相,讯疾以雅。⑤君子于是语,于是道古,修身及家,平均
天下:此古乐之发也。今夫新乐,进俯退俯,⑥奸声以淫,溺而不止,⑦及优侏儒,⑧
獶杂子女,不知父子。⑨乐终不可以语,不可以道古:此新乐之发也。⑩今君之所问者
乐也,所好者音也。[一一]夫乐之与音,相近而不同。”⑿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旅犹俱也。俱进俱退,言其齐一也。”正义子夏之答凡有三,
初则举古礼,次新乐以酬问意,又因更别说以诱引文侯,欲使更问也。此是答述古乐之
情。旅,觽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无奸声也。”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合,皆也。言觽皆待击鼓乃作也。拊者,以韦为表,装之以嗳
也。”正义拊音敷武反。拊,一名相。亦奏古笙乐也。弦,琴也。匏,瓠属也,四十六
簧;笙十九至十三簧也。簧,施于匏笙之管端者也。合,会也。
    守,待也。拊者,皮为之,以嗳实如革囊也,用手抚之鼓也。言奏弦匏笙簧之时,
若欲令堂上作乐则抚拊,堂上乐工闻抚拊乃弦歌也。若欲令堂下作乐则击鼓,堂下乐工
闻鼓乃吹管播乐也。言弦匏笙簧皆待拊为节,故言会守拊鼓也。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文谓鼓,武谓金也。”
    注⑤集解孙炎曰:“整其乱行,节之以相;赴敌迅疾,趋之以雅。”郑玄曰:
    “相即拊也,亦以节乐。雅亦乐器名,状如漆筩,中有椎。”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俯犹曲也。言不齐一也。”正义此第二述杂乐也。俯,曲也。
新乐行列不齐,进退曲也。
    注⑦集解王肃曰:“奸声淫,使人溺而不能自止。”
    注⑧集解王肃曰:“俳优短人也。”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獶,猕猴也。言舞者如猕猴戏,乱男女尊卑也。”
    注⑩正义此结新乐答也。
    注⑾正义此第三段,诱引文侯更问前故说此句,言文侯所问乃是乐,而好铿鎗之音,
非律吕克谐之正乐也。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铿鎗之类皆为音,应律乃为乐。”
    文侯曰:“敢问如何?”①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欲知音乐异意。”
    子夏答曰:“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,①民有德而五谷昌,疾疢不作而无祅祥,此
之谓大当。②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,纪纲既正,天下大定,天下大定,然
后正六律,和五声,弦歌诗颂,此之谓德音,德音之谓乐。诗曰:
    ‘莫其德音,其德克明,克明克类,克长克君。王此大邦,克顺克俾。③俾于文王,
其德靡悔。既受帝祉,施于孙子。’此之谓也。④今君之所好者,其溺音与?”⑤

    注①正义当,丁浪反。此答古乐之由也。天地从,四时当,圣人在上故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当谓不失其所也。”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德正应和曰莫。照临四方曰明。勤施无私曰类。教诲不倦曰长。
庆赏刑威曰君。慈和篃服曰顺。俾当为‘比’,择善而从之曰比。”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施,延也。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,故受天福,延及后世。”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言无文王之德,则所好非乐。”
    文侯曰:“敢问溺音者何从出也?”
    子夏答曰:“郑音好滥淫志,①宋音燕女溺志,②韂音趣数烦志,③齐音骜辟骄志,
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,是以祭祀不用也。④诗曰:‘肃雍和鸣,先祖是听。’夫肃肃,
敬也;雍雍,和也。夫敬以和,何事不行?⑤为人君者,谨其所好恶而已矣。君好之则
臣为之,上行之则民从之。诗曰:‘诱民孔易’,此之谓也。⑥然后圣人作为窹鼓椌楬
埙黋,⑦此六者,德音之音也。⑧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,干戚旄狄以舞之。此所以祭先
王之庙也,所以献荬酳酢也,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,⑨此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序
也。钟声铿,铿以立号,⑩号以立横,⑾横以立武。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。石声硁,⑿
硁以立别,⒀别以致死。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。丝声哀,哀以立廉,⒁廉以立志。
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。竹声滥,⒂滥以立会,会以聚觽。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
则思畜聚之臣。鼓鼙之声讙,讙以立动,动以进觽。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。⒃
君子之听音,非听其铿鎗而已也,彼亦有所合之也。”⒄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滥,滥窃奸声也。”正义子夏历述四国之所由以答文侯也。
    注②集解王肃曰:“燕,欢悦。”
    注③集解孙炎曰:“趣数,音促速而数变也。”郑玄曰:“烦,劳也。”
  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言四国出此溺音。”
  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古者乐敬且和,故无事而不用,溺音无所施。”
  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诱,进也。孔,甚也。言民从君之所好恶,进之于善无难也。”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椌楬谓柷敔。”索隐埙,以土为之,大如鹅子,形似锤,吹之
为声。箎,以竹为之,六孔,一孔上出名翘,横吹之,今之横笛是也。诗云“伯氏吹埙,
仲氏吹篪”是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六者为本,以其声质。”
    注⑨集解郑玄曰:“官序贵贱,谓尊卑乐器列数有差。”
  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号令,所以警觽也。”王肃曰:“钟声高,故以之立号也。”
    注⑾集解郑玄曰:“横,充也。谓气作充满。”
    注⑿集解王肃曰:“声果劲。”
    注⒀集解郑玄曰:“谓分明于节义。”
    注⒁集解郑玄曰:“廉,廉隅。”
    注⒂集解王肃曰:“滥,会诸音。”
    注⒃集解郑玄曰:“闻讙嚣则人意动作也。”
    注⒄集解郑玄曰:“以声合己志。”
   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,①孔子与之言,及乐,曰:“夫武之备戒之已久,何也?”
    ②

    注①正义此第九章。名宾牟贾问者,盖孔子之问本为牟贾而设,故云牟贾问也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武谓周舞也。备戒,击鼓警觽也。”正义此孔子问牟贾及乐之
事,凡问有五,此其一也。备戒者,谓将欲作乐前鸣鼓警戒,使乐人各备容仪。言初欲
奏乐时既已备戒,使有节奏,故令武樭者备戒已久。疑其迟久,故问之也。
    答曰:“病不得其觽也。”①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病犹忧也。以不得觽心为忧,忧其难。”正义牟贾答也。
    亦有五,而二答是,三答非。今答是也。言武王伐纣时忧不得觽心,故前鸣鼓戒觽,
久之乃出战也。故令舞者久久乃出,象武王忧不得觽心故也。
    “永叹之,淫液之,何也?”①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永叹,淫液,歌迟之也。”正义此第二问也。
    答曰:“恐不逮事也。”①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逮,及也。事,伐事也。”正义此答亦是也。言觽士望武王欲
伐速,恒恐不及伐事之机,故有永叹淫液之声。
    “发扬蹈厉之已蚤,何也?”①

    注①集解王肃曰:“厉,疾也。备戒虽久,至其发作又疾也。”正义第三问也。
    发,初也。扬,举袂也。蹈,顿足蹋地。厉,颜色勃然如战色也。问乐舞何意发初
扬袂,又蹈顿足蹋地,勃然作色,何忽如此*(何)*也。
    答曰:“及时事也。”①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;“时至,武事当施也。”王肃曰:“欲令之事各及时。”正义此
答非也。牟贾意言发扬蹈厉象武王一人意欲及时之事,故早为此也。郑亦随贾意注之也。
    “武坐致右宪左,何也?”①

    注①集解王肃曰:“右膝至地,左膝去地也。”正义宪音轩。第四问也。坐,跪也。
致,至也。轩,起也。问舞人何忽有时而跪也。
    答曰:“非武坐也。”①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言武之事无坐也。”正义此答亦非也。牟贾言武奋之士不应有
坐也。
    “声淫及商,何也?”①

    注①集解王肃曰:“声深淫贪商。”正义第五问也。
    答曰:“非武音也。”①

    注①集解王肃曰:“言武王不获已为天下除残,非贪商也。”正义此答又非也。
    子曰:“若非武音,则何音也?”①

    注①正义孔子评其答武音不贪,但不知其实解理,空言其非,反问也。
    答曰:“有司失其传也。①如非有司失其传,则武王之志荒矣。”②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有司典乐者。传犹说也。”正义传,直缘反。贾答言武王非有
贪,是有司传之谬妄,故有此矣。
  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荒,老耄也。言典乐者失其说,时人妄说也。”正义贾又云假
令非传者谬妄,则是武王末年,年志荒耄之时,故有贪商之声也。
    子曰:“唯丘之闻诸苌弘,亦若吾子之言是也。”①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苌弘,周大夫。”索隐按:大戴礼云孔子适周,访礼于老桞,
学乐于苌弘是也。正义苌音直良反。吾子,牟贾也。言我闻苌弘所言,亦如贾今所言之
也。
    宾牟贾起,免席而请曰:①“夫武之备戒之已久,则既闻命矣。②敢问迟之迟而又
久,何也?”③

    注①正义免犹避也。前所答*(四)*⑤事,*(五)*④不被叩问,今疑不知前答之是非,
故起所疑而问也。
    注②集解孙炎曰:“闻命谓言是。”
    注③集解郑玄曰:“迟之迟谓久立于缀。”
    子曰:“居,吾语汝。①夫乐者,象成者也。②总干而山立,③武王之事也;④发
扬蹈厉,太公之志也;⑤武乱皆坐,周召之治也。⑥且夫武,始而北出,⑦再成而灭商,
⑧三成而南,⑨四成而南国是疆,⑩五成而分陕,周公左,召公右,⑾六成复缀,以崇
天子,⑿夹振之而四伐,盛*(振)*威于中国也。⒀分夹而进,⒁事蚤济也。⒂久立于缀,
以待诸侯之至也。⒃且夫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?⒄武王克殷反商,⒅未及下车,⒆而封
黄帝之后于蓟,封帝尧之后于祝,[二0]封帝舜之后于陈;[二一]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
于□,[二二]封殷之后于宋,封王子比干之墓,[二三]释箕子之囚,使之行商容而复其
位。[二四]庶民弛政,庶士倍禄。[二五]济河而西,[二六]马散华山之阳[二七]而弗复
乘;牛散桃林之野[二八]而不复服;[二九]车甲弢[三0]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;倒载干
戈,苞之以虎皮;[三一]将率之士,使为诸侯,名之曰‘建櫜’:[三二]然后天下知武
王之不复用兵也。散军而郊射,[三三]左射狸首,右射驺虞,[三四]而贯革之射息也;
    [三五]裨冕搢笏,[三六]而虎贲之士税剑也;祀乎明堂,[三七]而民知孝;朝觐,
然后诸侯知所以臣;耕藉,[三八]然后诸侯知所以敬:五者天下之大教也。食三老五更
于太学,[三九]天子袒而割牲,执酱而馈,执爵而酳,冕而总干,[四0]所以教诸侯之
悌也。若此,则周道四达,礼乐交通,则夫武之迟久,不亦宜乎?”[四一]

  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居犹安坐也。”
    注②集解王肃曰:“象成功而为乐。”
    注③集解王肃曰:“总持干楯,山立不动。”
    注④正义此下明应象成之事也,答所以迟也。象武王伐纣,持楯立,以待诸侯至,
故云武王之事也。
    注⑤集解王肃曰:“志在鹰扬也。”正义答迟久已竟,而牟贾前答发扬蹈厉以为象
武王欲及时事,非也。言此是太公志耳。太公相武王伐纣,志愿武王之速得,自奋其威
勇以助也。
    注⑥集解王肃曰:“武乱,武之治也。皆坐,以象安民无事也。”正义贾前答武坐,
非也,因又为之说,言当伐纣时,士卒行伍有乱者,周召二公以治正之,使其跪敬致右
轩左,以待处分,故分八佾象□时之乱,挨相正之,则俱跪,跪乃更起以作行列,象周
召之事耳,非武舞有坐之也。
  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始奏,象观兵盟津时也。”正义说五事既竟,而迟久之意未周,
故更广其象成之事。非答前五事,故云“且夫”也。始而北出者,谓奏乐象武王观兵孟
津之时也。王居镐在南,纣居朝歌在河北,故樭者南来,持楯向北,尚象之也。
    注⑧集解郑玄曰:“成犹奏也。再奏,象克殷时。”正义再成谓樭者再来奏时也。
樭者初始前,一向北而不樭,象武王前观孟津,不伐而反也。至再往而向北,遂奏成击
刺。
    注⑨集解王肃曰“诛纣已而南。”正义樭者第三奏,往而转向南,象武王胜纣,向
南还镐之时也。
    注⑩集解王肃曰:“有南国以为疆界。”正义樭者第四奏,象周太平时,南方荆蛮
并来归服,为周之疆界。
    注⑾集解王肃曰:“分陕东西而治。”正义樭者至第五奏,而东西中分之,为左右
二部,象周太平后,周公﹑召公分职为左右二伯之时。
    注⑿集解郑玄曰:“六奏,象兵还振旅也。复缀,反位止也。”王肃曰:“以象尊
崇天子。”
    注⒀集解王肃曰:“振威武也。四伐者,伐四方与纣同恶者。一击一刺为一伐也。”
正义夹音古合反。夹振,谓武王与大将*(军)*夹军而奋铎振动士卒也。
    言当奏武乐时,亦两人执铎夹之,为节之象也。凡四伐到一止,当伐纣时,士卒皆
四伐一止也,故牧誓云“今日之事不过四伐五伐”是也。故作武乐樭者,亦以干戈伐之
象也。
    注⒁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迟’。”
    注⒂集解王肃曰:“分部而并进者,欲事早成。”
    注⒃集解郑玄曰:“象武王伐纣待诸侯也。”
    注⒄集解郑玄曰:“欲语以作武乐之意。”正义今韂州所理汲县,即牧野之地也。
更欲语牟贾奏武乐迟久之意,其语即下所陈是也。
    注⒅集解郑玄曰:“反,当为‘及’,谓至纣都也。”
    注⒆索隐给,礼文作“及”,盖声相近而字误耳。正义车,戎车也。军法,一车三
人乘之,步卒七十二。牧誓云“戎车三百两”,则二万二千五百人也。
    注[二0]正义地理志云平原郡祝阿县也。蓟音计,幽州县是也。
    注[二一]正义陈州宛丘县故陈城是也。
    注[二二]正义汴州雍丘县,故□国。
    注[二三]集解郑玄曰:“积土为封。封比干之墓,崇贤也。”
    注[二四]集解徐广曰:“周本纪云命召公释箕子之囚,又曰表商容之闾。”
    注[二五]集解郑玄曰:“弛政,去纣时苛役。倍禄


回首页

上一页

下一页